Copyright © 2017 四川众森同越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 蜀ICP备13020921号
7月27日,#多所高校宣布延长研究生学制#话题冲上热搜。
据第一财经报道,近期,国内多所高校宣布延长研究生学制,其中宁波大学法律(法学)学制由2.5年变3年,华中师范大学拟将全日制社会工作专业学制从2年调整为3年,江西财经大学应用统计和金融专硕学制从2年改为3年。
此外,中央民族大学、吉林师范大学、南昌大学等也有部分专业做出类似调整,目的也都是为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,提升专硕的社会认可度,增加就业竞争力。
近年来,国内多所高校开始对研究生学制尤其是专项学制进行调整,目前已有不少高校全面实行硕士研究生三年制。究其原因,提升硕士生的学习质量与研究生教育的水平,在当下社会至关重要。
理想情况下,将专硕学制从2年延长至3年,能够让学生在面对各项任务时更为从容,在很大程度上解决“分身乏术”等痛点问题。近年来,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,从教育部门到各大高校都在从多种途径缓解就业压力,延长学制过后,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分配就不至于有“捉襟见肘”的紧张感,可以有更多时间实习,锚定专业学习方向,有助于提升相关毕业生的竞争力,同时有更多的试错机会。
但同时也会出现不少质疑,例如有的人认为延长学制过后会对本来年龄稍大的学生不利,甚至可能延迟其婚姻、生育年龄;还有人担心学制延长后,会增长学生的在校负担,增加学业成本。
这就要求专硕项目提质增效不能只是在时间上延长,“加时”之后,如何确保培养计划更新和完善,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才是关键。延长学制不是目的,提升培养质量才是重中之重。
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权,比如,一些学生效率较高,同时也希望在高效达到毕业标准的情况下,尽早步入职场历练。对于这类学有余力的学生,高校有必要充分尊重其主观意愿,避免在学制上“一刀切”,探索设置允许提前毕业等更加灵活的毕业门槛。
高校的关键在于能否真改革,从延长学制来说,相对应的是学生培养方案的系统性优化以及教育资源的深度匹配。从更长远来说,高校应该聚焦课程内容与产业前沿发展,进一步完善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,遵循应用化、差异化的原则,因材施教,精准指导,让更多学生学有所得。
社会需打破唯学历惯性。比如,取消应届生与非应届生的区别,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等等,都是面对现实的必要之法。企业也需破除“唯学历论”,不能只看文凭不看能力,可与更多高校建立合作机制,让学生有机会边学边干,毕业就能上岗,实现与高校的协同育人。
总之,部分高校延长专硕学制的目的,是为了确保培养时间更加充裕,育人实效有所保障。如何进一步完善培养模式,让“多出来的一年”更有含金量,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,还需综合研判,多措共举。当教育不再纠结几年毕业,而是关注几年成材,学制改革才算真正成功。
(素材来源官方媒体/网络新闻;侵权请直接联系删除)
Copyright © 2017 四川众森同越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 蜀ICP备13020921号